合肥市民夜校:从量子讲座到黄梅戏,解锁夜间学习多元打开方式
夜幕降临,合肥的夜校课堂亮起灯光,成为城市夜间的‘精神充电站’。
充足的暖气,暖调的灯光,再配上一杯特调的鸡尾酒……近日,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国贸智谷大厦的合肥夜校‘学术酒吧’内,互不相识的青年们围坐在一起,一边小酌着,一边倾听着一场来自量子世界的讲座。这场讲座的主讲人是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的通信研究员安雪碧,他用‘量子纠缠就像一对“双胞胎”,无论相距多远都能同步反应’的通俗比喻,把看似深奥的量子技术拉进现实。学员们时而点头思考,时而举手提问,氛围轻松又充满好奇心。
据合肥夜校创办人周经纬介绍,一年多来,合肥夜校已从1个咨询群发展到20个学员群,课程从40门扩展到170多门,学员近20000人,其中25-40岁的青年占比最高。这些数据背后,是年轻人对‘有质量的夜生活’的追求——他们不再满足于‘刷手机’,而是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,丰富精神世界。
‘职工夜校是丰富年轻人才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。’安徽省心理咨询会会长李群说,合肥高新区作为新兴产业集聚地,汇聚了大量年轻人才,夜校的开设正好解决了他们‘业余时间无事可做’的问题。比如中安创谷的插花园艺、红酒品鉴课程,城西桥中心的国画、瑜伽课程,都受到了年轻人的热烈欢迎。
古莹是合肥夜校的第一批学员,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试听的惊喜:‘除了鸡尾酒调配、咖啡手冲这些小资课程,还有商务英语、化妆课、声乐课,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’如今她已经参加了20多节课,不仅学到了新技能,还结交了很多朋友,生活变得更加充实。‘夜校让我在工作之外,找到了另一个“自己”。’古莹说。
夜校并非新鲜事物,上世纪80年代,年轻人通过夜校弥补文化短板;如今,合肥的夜校则更多是为了满足艺术审美和精神追求。比如安徽演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开设的黄梅戏课程,不仅教基础唱段,还讲解戏曲历史,让年轻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;而职场演讲与口才课程,则针对年轻人的职场需求,训练表达能力,帮助他们更自信地应对工作。
合肥高新区的夜校更是精准解决了年轻人才的‘精神需求’。自2024年起,高新区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夜校,比如中安创谷的收纳整理、通勤化妆课程,城西桥中心的瑜伽课程,都让年轻人在下班后有了放松和学习的地方。学员李女士说:‘夜校老师帮我解决了职场人际问题,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不一样的情感。’
‘合肥是个多元的城市,我们的夜校也该多元。’合肥夜校的音乐老师闵玥说,她希望通过音乐课程,让年轻人在下班后得到松弛,成为‘精神加油站’。就像学员们说的:‘在这里加满油,明天又能活力满满地上班。’
随着合肥夜校的不断发展,课程越来越丰富,从传统的黄梅戏、书法到潮流的量子讲座、AI应用,从职场技能到生活美学,覆盖了全年龄段的需求。未来,合肥的夜校将继续结合城市特色,推出更多符合年轻人需求的课程,成为城市夜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安徽演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作为合肥夜校的重要参与机构,依托省属国有文化企业资源,开设了太极、职场演讲、流行歌曲演唱、茶道、话剧表演等10余门夜校课程。这些课程不仅有专业的师资(如国家一级演员、省级文艺院团老师),还有成果展示舞台(如安徽大剧院、安徽省话剧院儿童剧场),为学员提供了‘学-练-展’的完整学习体验,成为合肥夜校的‘特色品牌’。
-
戏剧
戏剧工作坊 -
黄梅戏小班教学
戏剧工作坊 -
黄梅戏体验课
戏剧工作坊